我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个无法言说的职业。并不仅仅是来自外界的误解,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心理咨询是一门纯技能职业。它所呈现出来的都是表象,而真正的技术核心往往只有内行人才可以看出来,它也不像拆卸电脑一样可以依葫芦画瓢照着做,就像仿造高科技产品一样,最多也就算得上形似。
所以,在日常生活中,常常会有人带着一些问题来咨询,比如常见的情感问题、教育问题、工作压力问题。每一个人都希望你能给出专业的意见,或者会谦虚的请求指导。绝大多数的情况是,这种咨询往往只会给当事者带来失望,或者鄙弃。结果往往是毫无成效的,即便是有,也绝不是当事者所期望的那种。在心理咨询行业,很多咨询师都会说自己是在“助人自助”,“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”,实质上作为咨询师来说,也无法做到“授人以鱼”,因为咨询师无法真正涉入当事者的生活,也无法成为当事者的依赖对象。可是这“助人自助”的过程绝不是能够简单实现的。它是做到的,而不是说到的。
所以我们很难像圈外人解释什么是心理咨询,就像你无法向我解释清楚什么是核工业,什么是十一维空间,什么是时间一样。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专业语言,在一句简单的定性描述之后,依赖于更多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撑才能让你真正明白这个词的含义。即便是对一个从业两三年的专业人员来说,也只有靠自身的感悟来不断进一步领会这个词的含义,甚至可以说,每一年,对这个词都会有新的看法和领会。所以这种领会很难向非专业人士传达,因为非专业人士缺乏类似的领会过程。
所以,从咨询师自身的成长来看,心理咨询的本质也是一种成长的历程。随着咨询师自身理解的变化,他对咨询的心得和技术也在持续变化,而他与当事人所工作时,必然也会将这种变化带入工作中。一方面承担着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,一方面也承担者榜样的角色。
所以,向咨询师寻求明确的答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,因为这个答案在言辞上是根本不存在的,他只存在于生活的体验之中。
大多咨客对咨询师怀有过高的期待,而咨询师,也往往有意无意地在咨客面前扮演完美形象,许多咨询师,很少有自我的披露和分析,不希望来访者看到自己其实也有问题,希望在来访者眼中自己是近乎完美的。
这本身就是个问题,我们也和来访者一起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虚假的完美形象,我们也和他们一样不理性地希望自己完美无缺。
这是一个陷进,既不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,也不利于咨询效果!没有人完美,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带着症状生存。心理咨询师有时在咨客面前不可避免地暴露自己的问题,让咨客看到我们也是不完美的,这样的真诚有时是良好咨询关系建立的前提;我们让来访者看到我们是怎么对待自己的问题的,我们怎样在自己的问题上成长,我们怎么调节了自己的情绪,怎么样化解了自己的情结,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咨客的一种榜样疗法。